游知有味:切尔诺贝利阴影下的废土文明——《辐射》

游知有味

作者:刹那·F·赛耶

发布于2015-11-11 16:16:45 +订阅

  经过了多年的沉寂,废土大作《辐射4》终于进入我们眼前了。距离上一作《辐射:新维加斯》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了,那个被核爆荒废的世界再度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核战争这个词,从爱因斯坦提出质量方程E=M*C^2时,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长崎广岛那“小男孩”“胖子”的爆炸,让世人也让研发者对其威力产生了极大的震惊。

(爱因斯坦研究质量能量公式的初衷并非是为了制造核武器,但往往事与愿违,这或许是许多科研成果的尴尬之处)

  美苏冷战,核武器的配备稳步上升,让人一时惶惶,生怕哪天核战一开,不只是怕自己生活的地儿被夷平,更怕灾后废墟一片,到处像《北斗神拳》里的一样,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

  但是核子存在的巨大能源又是人类所窥觑的,能够开发使用如此强大的能源用以满足日常使用或者军事航天等用途。鉴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核能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主要可以满足日常发电需求用以替代化石原料,因此核能也被寄予厚望。

  1957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核电的污染低,能耗低,高能量,燃料体积小,被世界大国缩亲睐。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的老牌核电站,大家在书本上见过吧?)

  但是,核电真不危险吗?

  1979年3月28日凌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东南16千米处的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一次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事故导致电站周围80千米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三英里岛核事故,是人类发展核电以后首次引起世人注目的核电站事故。之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敲响人类核能利用历史的最大警钟。

(无辜的领头羊——三英里岛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或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为冷却水槽发生故障导致功率的剧增从而进一步导致反应堆被破坏,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最初发生的蒸气爆炸导致两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绝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归咎于事故中释放的高能放射线。

(许多游戏电影中都提到过切尔诺贝利,这个神秘的死亡禁区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在《使命召唤4》中所展现的切尔诺贝利或许是玩家最为熟知的一面,这一关卡的潜入让许多玩家第一次见到了这禁区的冰山一角)

  据估计,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二十兆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近几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肇因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宫城县东方外海发生的矩震级9.0地震、与紧接引起的海啸,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的一系列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释放等灾害事件,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子事故。

(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核电站的事故率虽然低,但是伤害往往是其他发电站无可比拟的)

  核爆的灾害情况如此巨大,不由得使人产生一个担心:全世界爆发核子战争之后这个世界究竟会变怎样?

  “核武器使战争手段发展到极致,也导致爆发世界性核大战不会有赢家。即使有少量幸存者,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也将毁灭殆尽,还要回到石器时代再进化一遍。”“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哪些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块。”

(《疯狂的麦克斯》是另一个废土的故事,就算依然存在科技,但是人类文明秩序将会荡然无存)

  多年前的爱因斯坦名句就袒露了他的忧虑,核战的巨大威力以及持续的破坏力不得不让人心生畏惧。那么核战之后的世界,到底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有的人认为核战之后无法用画面呈现,只好用文字来写下《路》这样的小说让人自由想象那荒芜悲凉的场景;有的人认为核战之后将会愈加荒诞怪异,于是就有了《北斗神拳》这样的漫画;而有的人认为核战之后科技还将保留,还有人能通过避难所存活,《辐射》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由《路》改编的电影《末日危途》,讲述了一对父子在全球灾害变为废土之后的故事,本片在原著粉丝中毁誉参半。但由于高还原的废土世界,仍旧能给我们展现核战之后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画面)

  游戏剧情发生于地球石油枯竭之后。为了争夺东太平洋石油,某国和美国发生一场战争。战争最后引起了核战争,整个世界毁灭了。

  作为以核为卖点的游戏,《辐射》从头到尾都弥漫着核的气息。黑岛工作室的主力研发都经历过美苏相互之间的冷战,因此一开始的作品也深深地带有核冷战的气息。

  美苏冷战的一大看点,就是核武器之间的对决。1989年的资料显示,美国战略核弹头运载工具约2260件,核弹头1.4万个,战役战术核弹头1.5万个,总当量50亿吨;苏联拥有战略核弹头运载工具2494件,战略核弹头1.1万个,战役战术核弹头5400个,总当量 100 亿吨。

(这幅漫画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核战并非那么遥远)

  世界上最强力的核武器,就是前苏联在冷战时期建造的RDS-220实验型氢弹“沙皇”。 它是人类至今所制造过所有种类的炸弹中,不管是在体积,重量或者威力上都是最强大的炸弹。爆炸当量相当于5000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威力,威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投掷于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46倍。

(体积不大却具有如此威力的核弹“沙皇”,将地面扫一遍,完全不是没可能。巨大的能量就算使徒来袭也是可以直接轰为平地了)

  冷战核弹有着如此强的威力,以现有的科技,打造摧毁已有地表的核弹也并非是不可能。

  除去核武器在爆炸时候产生的威力以外,人类对核最大的恐惧还是属于核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不仅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还能穿透人体和物体,对身体细胞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强大的能量可以用作许多设备的动力支持,但是一旦发生事故泄漏,那么迎接你就是死亡)

  鉴于辐射不可见的特殊性与人类对不能感知事物的畏惧性,爆炸后的核辐射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比爆炸的破坏力更甚。这种威慑心理,让各大国之间对核武讳莫如深,也让游戏制作者多了一把游戏灵感的杀手锏:啥,没争抢的东西?核武!啥,某组织不够强?核武!啥,想不出什么背景了?核武!

  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末《废土》的精神续篇,黑岛工作室的员工大多都经历过美苏冷战,对古巴危机也是印象深刻。因此《辐射》游戏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虽然十分相似,但并不是我们原本的世界,尤其体现在二战后的历史上,辐射世界的历史观是基于科幻黄金时代这个概念而建立的。

(《辐射》中的一些古典设定处处可见,就连代表着高新科技的动力装甲也是一股浓浓的蒸汽朋克感)

  这就意味着,辐射世界中近未来的2077年,实际上是20世纪40-50年代人们所构想的2077年。不过,二战后的历史改变并不是两个世界唯一的不同,在辐射世界中,连科学原理也发生了变化。辐射世界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发生在2077年10月23日的核战争。这场核战争仅仅持续了两小时,但却彻底摧毁了人类文明,造成数百年也无法恢复的破坏。

  这场核战争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废土世界,爱因斯坦的预言与真实世界真的一样吗?这恐怕是黑岛工作室当初制作《辐射》的起因与目的。

  那么什么能够躲避核战争呢?普通的防空洞不仅无法满足长期的大众避难,也无法阻挡大量核辐射。建造必要的避难所是必不可少的,而避难所也并非想造就造,尽管《辐射》中的122个避难所各不相同,但仍旧需要满足几大基本条件。在《辐射》中建设的避难所需要满足1000人的起居生活,并且还要满足粮食一定时间的自给自足,那么首先需要一个广阔的地带。其次,为了防止核冲击,一般会将避难所建造在地下或者山区地带以接受之后的辐射与爆炸冲击。

(《辐射:避难所》虽然只是一款手游,但也是让我们清楚明白了一些避难所的设施与一些小知识,但愿这些知识永远用不到)

  另外,作为一个合格的避难所,还需要满足三倍安全法则,重要的生存物资,比如食物饮水等,必须要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不同的供应来源,以避免当中一个来源断绝时立即造成危机。

  显然,《辐射1》中的避难所是无法满足三倍安全法则的。当然,这可能是当初工作组上的一点小失误,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作为整个辐射故事的导火索。后期Bethesda接手后,便逐渐开始对避难所进行一个扩充,在游戏初期无法展现的各种各样的避难所也一一出现。不过我们需要知道,在游戏中,避难所分三种,对照组,实验组,保存组。

(不一样的避难所,有不一样的色彩)

  在这些辐射避难所中,美国政府是为了进行一系列的辐射实验。实验组顾名思义,就是要测试长期幽闭的各类情况下人类的生存反应,例如男女不均等,缺少娱乐,无法保证绝对安全,没有隐私等等一系列的情况。而对照组,就是与实验组相比较的正常避难所,用以收集正常资料。保存组,则是我们在《2012》等末日灾难电影中所见到的保存人类精英的避难所,以免人类高新科技被毁灭,回到原始文明。

  当然,保存有文明的必然是高等阶级,而普通群众则不负众望的回到一个废土,缺少科技的时代。

(没有一些高新科技的年代,动力装甲是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这些避难所中的所有试验数据并非无用,而是会传给残存的美国政府enclave,用来支持背后的太空移民计划。不过太空计划究竟如何,也是无从知晓。

  也许玩家在整个游戏中,只对搜索避难所感兴趣,避难所的日常维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核辐射的前提下,对避难所进行不间断的整修升级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核动力是半永久能源,但是在长时间使用的状况下日常设备总是会有被消耗磨损的一天,那么日常保养与维护非常关键。

  建造一个避难所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要收纳所有的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收纳人员的准入规则也是千奇百怪,这也一定程度的满足了社会人口的多样性。不过无论如何,在避难所外面的人总是占据多数。

  在最初的核武器打击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找到了不同的栖身之所。比较幸运的那一拨集中到了以前由美国政府兴建的用来逃避可能的核战争或瘟疫的避难所里。另外一些没那么幸运的人则不得不面对由伟大战争所带来的,充满了辐射尘的难熬的夏天。伟大战争200年之后,这些幸存者组成了辐射世界中不同的群体和势力。

(别以为外面更美好,或许外面是个更残酷的世界)

  《辐射》世界中给我们展示的避难所外部状况也是,世界大多数人类已经不可避免的灭亡,但仍旧有少部分人生存。当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了钢铁兄弟会、英克雷等。这些生存的人也不尽相同,科技水平也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有一如爱因斯坦语言一般一夜回到到了原始社会的存在;也有以抢劫贩毒贩卖人口等为生各种罪恶滋生的强盗毒贩等作恶多端的存在,还有像钢铁兄弟会和战前美国政府一样,保存有相应科技并继续发展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也是众多废土小说漫画都会进行描写的。废土中的人们不仅要面对各种阶层的内乱,还要面对更恶劣的坏境。辐射世界中的环境相对其他废土来说跟艰苦。这个地球不仅有核战之后的辐射,还有遭到生化变异的生物,例如遭受辐射之后变异成僵尸的人类。

  生物也遭受辐射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异是存在的。但显然辐射世界的变异设定存在着制作者们的一些恶趣味,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双头牛(当然或许生物病毒也有因素)。但事实上动物在外表上并不会获得一些特别明显的变异。

(我们的好伙伴,我们的好战友,我们的储备粮!)

  切尔诺贝利灾难的乌克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等核辐射覆盖地区给我们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灾难发生后几年,附近被污染地区的猪牛先天畸型的发生率较高,但在将近30年后的现在,畸形率已经趋于稳定,不过动植物体内大多保留了当初的放射物质,并且通过食物链不停累积,并不能够进行大量食用。

  显然这几十年几百年的物种变异并不会那么突出。在变异史上,物种的突变是存在的,物种突变主要是指染色体异常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中基因数量和排列顺序的突变,而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结构产生的突变。现代遗传学中所讲的“物种突变”仅指基因突变。但是现有的证据下,核辐射所造成的基因突变是微乎其微的,显然一部分动物的抗辐射性是比人类要强。要是说双头牛的出现,大概还要加上一些认为的生化研究因素。

(切尔诺贝利已经渐渐有居民回到自己的房屋中,所饲养的家禽中也存在有微量辐射,这些一切都会累积到饲主身上)

  除此外,更有相应的动物进化出天然的抗辐射免疫力,比如鼠类。1996年,美国德州技术大学的罗伯特·贝克和乔治亚大学的荣·切斯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一只健康的野生老鼠放进笼子里,置于遭受最严重核污染的地区,随后对其染色体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让他们吃惊不已:“它们似乎发展出了一种天然的抗辐射免疫力。”2006年,他们发表了他们的这一惊人的研究发现。

  这点或许之后能够被人类利用改造,这样的电子也被近几年的漫画《核爆默示录》所采用。我们也理由可以相信,在辐射世界中,多少年过去了,在外部世界里,也有一定几率产生拥有抗辐射免疫力的正常人类。当然,产生免疫力的不一定是美少女,还有可能是与你为敌的大叔。

(《核爆默示录》中以美少女的视角来看核爆之后的世界,或许是作者更为了对比现实的残酷)

  或许,B社未来也回考虑到这点,将其放进辐射世界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无论如何,在有一定数量的避难所之下,人类文明并不会被彻底消灭。爱因斯坦的结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在危机因素的督促下,人类总会想方设法的找到文明存续下去的方法。而我们呢,只要好好享受这个废土世界就可以了。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