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浮夸漫画风到科技写实感 蝙蝠侠&超人大银幕进化史

2016-03-15 10:11:28 编辑:佚名

  蝙蝠侠和超人是DC漫画最具重量级的角色,同时也是大银幕上资历最深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诞生于1939年,他的“从影经历”可以回溯到1940年代,一系列蝙蝠侠动画系列电影在当时亮相大银幕,而他的真人电影直到1989年才首度上映。此后蝙蝠侠历经蒂姆·波顿、克里斯托弗·诺兰等名导之手,成为银幕上被改编最多的超级英雄之一。

  蝙蝠侠的“好基友”超人于1938年在漫画中首次登场,紧接着在1941年就以动画短片的形式登上大银幕。1951年超人第一次以真人形式在电影《超人和鼹鼠人》中现身。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演绎的超人将这位超级英雄带到主流电影市场。

  在超人和蝙蝠侠70多年的“从影”历程来看,两位超级英雄无论是造型还是装备都实现了颠覆性的改变,而在这些改变背后,深埋着科技与审美发展的动因。曾经蝙蝠侠和超人的制服拥有紧身衣般的质感和鲜艳的颜色,这种设计似乎仅仅是对于漫画的原样复制,舒适性也大打折扣。随着漫画画风的调整以及诸如3D打印技术等新科技的诞生,蝙蝠侠和超人的制服在制作上更加便捷,整体造型也更具有立体感和未来感。

  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即将上映之际,梳理了这两位超级英雄在大银幕上的形象以及装备的演变,一起来看看两位资深银幕Icon在技术和审美的革新中的“进化”历程。

  迈克尔·基顿版蝙蝠侠造型

  亮相影片:《蝙蝠侠》(1989)《蝙蝠侠归来》(1992)

  第一套电影版蝙蝠战衣显然没有过多的加工设计,只需要把蝙蝠侠形象的基本构成——黑色护甲,尖耳朵面具,黄色腰带,黄底黑色蝙蝠Logo做出来即可。有趣的是,真正穿在迈克尔·基顿身上的蝙蝠战衣其Logo底部要比宣传海报上多出了两个翅膀,不过到了第二部《蝙蝠侠归来》中这个错误很快就被纠正,蝙蝠Logo更符合1966年的漫画经典造型。

  蒂姆·波顿版蝙蝠车

  亮相影片:《蝙蝠侠》(1989)《蝙蝠侠归来》(1992)

  蒂姆·波顿版蝙蝠车如今已经是文化符号一样的存在——T恤,漫展,老爷车展都能看到波顿版蝙蝠车的身影,各种手办也是层出不穷,甚至还被做成了手机壳。

  这款经典蝙蝠车的底盘上配有抓钩枪,使蝙蝠车可以在建筑表面行驶。引擎盖两侧分别搭载机枪和炸药,保证火力输入。侧裙部分装有侧悬挂式阀瓣,发射器和碎骨铲,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预防两侧出现的威胁。另外,这款蝙蝠车还能启动护盾模式——再也不怕贼惦记了。

  方·基默版蝙蝠侠造型

  亮相影片:《永远的蝙蝠侠》(1995)

  乔·舒马赫接手“蝙蝠侠”系列后,蒂姆·波顿奠定的哥特式黑暗风格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百老汇般的艳俗华丽。尤其是方·基默的蝙蝠战衣一出场就槽点满满——蝙蝠乳头!如此羞耻的戏服真让人怀疑蝙蝠侠是不是走错了片场。好在影片后期换上了一身黑色战甲,这件战衣第一次抛弃了椭圆形底板的设计,将整个蝙蝠Logo置于胸前。

  然而,战衣肌肉轮廓刻画力道太猛,导致整套战甲显得没有层次只有线条。另外,电影版蝙蝠战衣直到这一部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不能扭脖子。

  乔·舒马赫版蝙蝠车

  亮相影片:《永远的蝙蝠侠》(1995)

  相比起波顿版蝙蝠车的低调沉稳,《永远的蝙蝠侠》中的蝙蝠车简直是浮夸上天的节奏,周身镂空改装加灯,只为追求狂拽酷炫。造型夸张的蝙蝠尾翼,轮子不管转的多快,蝙蝠Logo依旧硬挺,生怕敌人不知道开车的是蝙蝠侠。不过,这款车在性能方面要比前作高出不少,灵活的新型车轮可以让蝙蝠车横着走,依旧搭载有抓钩装置可以垂直行驶,另外,这辆车还会自我诊断系统故障,除了造型太中二、太短命之外其他都还好。

  乔治·克鲁尼版蝙蝠侠造型

  亮相影片:《蝙蝠侠和罗宾》(1997)

  这部由乔·舒马赫执导的影片已经被认为是最“臭名昭著”的蝙蝠侠电影,它直接导致了超级英雄电影淡出大片市场10年之久。而其服装设计也绝对亮瞎眼——蝙蝠乳头“迷之激凸”依旧存在,战甲胸前的Logo由蝙蝠侠和罗宾各自的Logo重叠而成。

  影片中第二件蝙蝠战衣的出现纯粹是为了卖手办,仅仅给上一集的战衣换了个涂装,银光闪闪的配色显得太过卡通,而且这套战服依旧不能让蝙蝠侠扭动脖子。

  乔·舒马赫版蝙蝠车

  亮相影片:《蝙蝠侠和罗宾》(1997)

  本片中的蝙蝠车应该是所有“蝙蝠侠”电影中最长的一辆了,车身差不多有九米长,尾翼依旧是浮夸上天的节奏,轮胎的花纹上满满的蝙蝠侠Log……没错,导演乔·舒马赫又把为《永远的蝙蝠侠》设计蝙蝠车的家伙请回来了。

  在特殊功能方面,这款蝙蝠车增加了弹射座椅、可视电话和雷达。此外,蝙蝠车前后均配备抓钩装置,以及红外激光,车轮中间还有车轴炸弹等等。

  克里斯蒂安·贝尔版蝙蝠侠造型

  亮相影片: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

  毫无疑问,诺兰的执导赋予了这一系列电影别样的黑暗氛围与人性思考,尤其第二部《黑暗骑士》更是成为了漫改电影的新标杆。不过在第一部《侠影之谜》中,蝙蝠战衣的设计相对此前的作品,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依旧是一大块包胶,无法勾勒出这位超级英雄的身形。而到了《黑暗骑士》,蝙蝠衣终于迎来了革命性变革。

  凯夫拉纤维制作而成的分离式护甲,不仅层次分明凸显身材,还非常实用,最重要的是,蝙蝠侠终于能扭脖子了!《黑暗骑士归来》依旧沿用了这套战衣,蝙蝠Logo的变小以及锐化弱化了其符号性,漫画感的剥离让蝙蝠侠的造型更容易和电影的写实基调兼容。

  克里斯托弗·诺兰版蝙蝠车

  亮相影片:《侠影之谜》(2005)《黑暗骑士》(2008)《黑暗骑士崛起》(2012)

  进入21世纪,蝙蝠车也终于告别了老爷车的时代,变得更为现代实用。《侠影之谜》中登场的这辆由诺兰亲自设计的蝙蝠车“Tumbler”就是如此:这辆车周身上下没有一处蝙蝠侠Logo,庞大的身形更是打破了我们对蝙蝠车的固有印象,去符号化的设计使这辆蝙蝠车能够和电影的写实基调相兼容。这款车全身被重甲包裹,尾部的可控喷气式引擎能让它在6秒内飚至96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76公里,并且可以无助力跳起9米高。车头前轮之间装备有两架机枪,轮胎可以弹射出来变成一辆摩托,称其为蝙蝠坦克也一点不夸张。

  本·阿弗莱克版蝙蝠侠造型

  亮相影片:《蝙蝠侠大战超人》(2016)

  谈到《蝙蝠侠大战超人》,弗兰克·米勒创作的传世经典漫画《黑暗骑士归来》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诺兰的《黑暗骑士崛起》就借鉴了这本漫画中蝙蝠侠老爷假死的结局。而《蝙超》中,老爷的新战衣更是照搬了《黑暗骑士归来》的经典人设——肥蝙蝠Logo、短耳朵设计、灰黑底色和水桶腰重甲。电影版在原作形象上加入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外骨骼设计,魁梧霸气又少了几分臃肿。

  在制作科技上新战衣也有了很大进步,通过3D打印等最近技术,影片中蝙蝠侠的战袍由多达75层的材质压制而成,在勾勒出精妙的纹理的同时还能保证其透气性和灵活性。

  扎克·施奈德版蝙蝠车

  亮相影片:《蝙蝠侠大战超人》(2016)

  从1941年蝙蝠侠之父鲍勃凯恩设计了第一辆蝙蝠车以来,蝙蝠侠每一代新座驾都不断地在符号化与写实性之间作出取舍。侧重前者会导致造型华而不实,侧重后者则会让蝙蝠车失去辨识度,缺少个性。

  而《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新蝙蝠车的设计无疑完美地结合了两者之长,既有传统蝙蝠车的设计要素,又参考了诺兰系列“Tumbler”的装甲车身,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霸气的蝙蝠车。另外,《蝙超》原作漫画中蝙蝠侠可是开着坦克约架的,不排除在正片中也会出现“蝙蝠坦克”这辆重型载具。

  克里斯托弗·里夫版超人造型

  亮相影片:《超人1—4》(1978—1987)

  1978年上映的《超人》无疑是所有“超人”系列电影中最经典的一版,克里斯托弗·里夫演绎的“内裤外穿”的超人形象正是从那时开始,深深地印在每个观众的脑海里的。影片同样令人过目不忘的还有超人的Logo——作为电影版《超人》的第一套战衣,这个Logo的制作似乎并没有多么精细。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制片方想要暗示观众,这身制服是由电影中的某个角色缝制而成的。

  布兰登·罗斯版超人造型

  亮相影片:《超人归来》(2006)

  在《超人4》于1987年落幕后,“超人”题材时隔将近20年终于回归大银幕。只不过这部在2006年上映,由布莱恩·辛格执导、布兰登·罗斯主演的《超人归来》彻底沦落为一场银幕灾难。

  影片中,超人的新造型依旧停留在80年代审美上,依旧是内裤外穿的经典形象,不过胸前的S倒是使用模具做出来的,造型也终于显得立体了。在CW电视台播出的美剧“大超养成记”——《超人前传》的最后一季中,大超胸前的S也是这个造型。

  亨利·卡维尔版超人

  亮相影片:《超人:钢铁之躯》(2013)《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2016)

  2011年“新52”重启之后,漫画中的大超一劳永逸地脱去了外穿的红内裤。2013年的《超人:钢铁之躯》中,亨利·卡维尔饰演的超人终于脱掉了外穿的内裤,曾经在漫迷口中流传的“我和超人唯一的区别,是我的内裤穿在里面”的调侃梗,也彻底成为了历史。

  《钢铁之躯》和《蝙超》中,超人新制服的另一个大改动就是,战袍胸前经典的“S”Logo再也不是用布直接缝上去的了,不同材质的堆叠使之具备了浮雕的立体感。另外,新制服不再是没有光泽的“秋衣秋裤”,复杂的材质纹理与细节点缀使其看上去更有设计感和科技感。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