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你已经收集这么多了?!”
去同学家做客的我一进门,目光就被她家那形似一面墙的巨大柜子给吸引。
上面摆满了个头整齐的小手办,形象姿势大同小异,最显著的差别,在于衣服和装饰。
“是啊,停不下来,这成果的代价就是上万块。”起身迎接我的同学用余光瞅了一眼柜子,说起来有些云淡风轻。
我暗暗发出一声“卧槽...”,没有让她听到。
回家路上,我打开手机浏览器,搜索起她跟我聊到的「盲盒」,想要了解其中的神奇之处。
不搜不知道,一搜才发现,“盲盒”已经晋升为现代年轻人躲不掉的三大Flag之一。
“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
另外两个据说是“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
恰好前段时间BB姬去现场观看LPL夏季赛决赛时,在场馆外就发现了LOL版盲盒的身影。
不论男玩家,还是女玩家,都会在自动售货机前停下脚步。不时人群中还会爆发出一阵大笑。听旁边吃瓜群众的解释,“应该是抽到隐藏款了”。
盲盒兴起的现象,不乏主流媒体的关注。各种数据中能看到,这种“新兴玩意儿”在众多消费者的圈子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暴,卷进去无数的金钱。
什么是盲盒?顾名思义就是在它买下它打开之前,你看不到里面装着什么样的玩具。
往前追溯,这概念能联系到日本的扭蛋,像宝可梦、七龙珠等动漫游戏IP的扭蛋经久不衰,它们通常都遵循一个绝对准则:会告诉你盒子“出货”的范围,但具体出啥完全随机。
剩下的你可以说,那就是个普通的玩具,也可以说那是快乐之源和精神寄托,这取决于你是否对它感兴趣。
身为玩家的第六感告诉我,这和游戏里开箱子、十连抽的感觉差不多。况且,二者也有一些相同点。
比如都很烧钱。
按某猫前段时间的2018年统计数据,年轻人最烧钱五大爱好中,手办以接近200%的增长率,超过电竞、潮鞋,勇夺烧钱桂冠。
其中又以盲盒玩家最为狂热,超过20万位玩家年花费2万以上,而家里最有矿的,年耗资百万。
图源知乎用户@柴狗夫斯基
有道是:“盲盒一面墙,北京一套房”。
入过坑的,或者还在坑里的人会告诉你,买盲盒,就像穿女装,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盒子里装的玩具通常都是丑萌丑萌的,说不上动漫游戏手办那么精致华丽,但真要说,能感觉到设计水平算是在线。
“抽一次”的价格不贵,几十块,有了第一个就想再要第二个...基本上进坑的,都会止不住抽更多的盲盒,像游戏开箱子般上头。
一位大佬告诉我,玩盲盒的全程都是快乐的:
买到手那瞬间,获得快乐;打开盲盒的瞬间,又一次快乐;获得新款式,将其摆在柜子上,得到最后的快乐。
这份快乐,简单、方便。
而如果说游戏里的开箱子,拿到奖品就结束了,那现实中的开盲盒还可以更进一层。
因为你收获的不是一段代码,而是真家伙,这些当然能拿来卖。
不少媒体的报道中,常常极力渲染的,就是前段时间盲盒隐藏限定款标出高价的事。
故事的主角,是国内某知名盲盒品牌的隐藏款式。出货率很低,和游戏抽奖里的传说SSR一样,可遇不可求。
它的原价59,在二手平台闲鱼上挂出了2999的高价。就算如此,还是有人想要。
诸如此类的稀有款式,身价纷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你不知道的那些时间里,盲盒的价值已经渐渐涨到相当高的水准。
二手交易的热闹景象就是最好的证明。
伴随一波又一波的新人进坑,一波又一波老鸟离开,那些曾经喜爱的手办变成闲鱼上一个个的退坑回血。
不过,你要把买盲盒视作一种理财方式,那你顶多算是个投机者,而不是真正的爱好者。
就像让人小时候收集干脆面里的武将卡,游戏王卡牌等玩具,说的就是个「集换」。收集,然后交换。
盲盒玩家会把盲盒当成一种社交方式。
圈子里,抽到重复手办的现象是极其常见的,可能你会为一个限定款慷慨解囊,但普通款常常也集不齐。
并非所有人都有花费上万的条件和觉悟。相较之下,和同好交换、低价卖掉重复的,才是理性的消费选择。
喜爱盲盒的人们还会交流手办的外观特点,觉得哪款有成为隐藏款的潜力等等。
并且为了获得隐藏款,网上流传着各种通过掂盒子重量,分析手感的分辨攻略,俨然形成了一个玩家文化。
你可以说其中一小部分人想利用隐藏款卖钱,就像游戏里炒作装备道具的也大有人在。
但我们要看到更多玩家的动力,单纯是为了获得快乐。
想要快乐的心情是不分年龄的。
x宝上的某个盲盒品牌统计过消费者群体的年龄,上至5、60岁的大叔大妈,下至10岁孩童,都对盲盒青睐有加。
除了作为主力的年轻人之外,我们甚至可以看到,35岁以上的中年人消费群体,占了总体将近三分之一。
图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说来玩随机这套,不管是游戏还是现实,都屡试不爽,通吃所有人。
盲盒的火爆,引申出的消费心理其实很简单,有过氪金抽奖经历的玩家基本一想就通。
“抽奖一时爽,一直抽奖一直爽。”
本质上,买盲盒是个获得不确定性惊喜的过程。结果得到啥固然重要,但想必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赞成:最爽的还是过程。
每一次开箱,仿佛都是彩 票开奖,中了隐藏大奖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没中也有个实体玩具聊以安慰。
即便想起爸妈的灵魂质问,”你往游戏里花钱,最后能得到个啥?”。起码盲盒这儿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买了个装饰品回来。
这是场挫败感没那么强,快感却拉满的旅程。
至于付出的代价?
“几十块而已,少吃两顿好的就能省出来“,而在日积月累后,你回首才会发现“钱都哪去了?”
所以盲盒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主流媒体笔下那些肮脏的“炒作”。炒作只是在盲盒引起众多玩家的共鸣后,金钱大量进入市场的后果。
就像游戏里的氪金抽奖,在B站、微博等视频直播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盲盒的开箱视频通常也会引来不少观众围观。
有人坦言,看到up主开出心仪或隐藏的款式,会一起高兴,也会有嫉妒和羡慕。而开出比较普通的款式,也会幸灾乐祸。
关于盲盒引发的这些现象,我们无法简单评判它的对与错。
往前看,这种背靠随机性的玩具概念由来已久,它能存续到现在,恰好印证了人性中“赌徒心理”“侥幸心理”等弱点。
往后看,它所谓的“火爆”可能只是赶上时代发展的便车。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下,时间被切割得细碎,享受生活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短促,一部完整的电影都要剪辑成十几分钟的解说来看。花钱买的游戏,也没时间去玩。
像盲盒这样本就简单粗暴的快乐,能受到人们喜欢是必然的,何况还有情怀的加成。
网上看到有句话我感觉就总结得很好:
不是盲盒火,而是小时候拆干脆面收集卡片、买泡泡糖收集贴纸的孩子长大了,变成了逛街拆盲盒、买扭蛋、过年集福卡的成年人。
PS:不管是盲盒还是游戏氪金,量力而行。小氪中氪怡情,强氪灰飞烟灭啊朋友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