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与蓝海:Discord-like在中国

游知有味

作者:刹那·F·赛耶

发布于2022-01-14 17:32:43 +订阅

文:Naglfar

  在今天,对于市面上的很大一部分较受欢迎的游戏来说,“玩家之间的交流”成为了游戏体验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注重玩家之间交互的《双人成行》就拿下了TGA的年度最佳游戏;另一方面,大量的竞技游戏(尤其是移动端竞技游戏)以及依赖在线服务器运行的类客厅游戏在疫情影响下的玩家群体中相比过去更加盛行。

  你看,即使在疫情之下,很多城市的线下剧本杀门店依然生意火爆。事实上,社交游戏带来的交往优势让许多并不热衷于单机游戏和单人游戏内容的年轻人成为了“玩家”。同样的情形自然也发生在线上:而复数人参与的、共同完成的游戏内容在网络世界中展开,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些人线下社交内容的替代品。

  除了承载游戏本身的线上服务器之外,玩家们通常需要第三方的语音软件帮助组织队伍、辅助交流,当然,许多游戏拥有优秀的内置语音系统,其中有依然被广泛使用的(比如《Dota 2》内置语音),也有使用人数较少的(比如暴雪战网语音)——但显然,第三方语音软件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于市面上大部分语音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玩家可以在第三方平台进行方便的、语音环境下的预组队而不用依赖游戏内组队系统;即使因为某些原因游戏本体断线或闪退,玩家在语音平台上依然可以进行顺畅的沟通;另外,玩家可以在文字频道发送一些相关的网页链接,接收者可以直接方便地点击跳转。

Discord在海外

  在墙外,Discord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去年三月底,微软试图以超过百亿的报价收购这款在玩家之间风靡的语音软件(虽然这次收购并未成功),而最近一次我们听到Discord的估值已经提高到了150亿——对于一款用户规模不算特别大、也没有较高营收数字的软件来说,这是一种来自投资者的肯定;而我们已经能够从这些数据中窥见Discord的巨大潜在价值。

  大多数中国玩家对于Discord是陌生的。事实上,Discord来自于一个长年制作移动端游戏的公司Hammer & Chisel ——他们在2014~2015年间实现了一次转型,把目光放在“一款专为玩家设计的聊天服务上”。在他们的眼中,Discord被定为为一个“永远在线的电话会议”或是一个“用户私人线上咖啡吧”——它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线上空间,就像一个摆上了几个沙发的、舒适的沙龙。

  到如今,Discord的语音功能已经十分成熟——高音质、低延迟、少占用,在无限多时间内与尽可能多的朋友交谈——Discord在基础功能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如,悬浮于游戏界面之上、又几乎不影响游戏画面的语音条能够清晰地看见当前发言用户的ID随着语音强度被高亮显示,这种设计对重交流游戏的游戏内容进行了补足,为此类游戏的播主或是内容制作者提供了必要的新维度,是Discord设计中的经典。

  另外,在语音功能之外的社区构建让他们与Team Speak或是Skype的通话功能区别开来。事实上,正如许多评论者所说,Discord “成功地捕捉到了游戏文化,并为传播这种文化提供了巨大帮助。”

  就像刚刚提到的,玩家可以在Discord里建立私人频道,然后慢慢将其转化为同好社区。通过追溯时间极长的文字聊天室工具,玩家可以在其中进行有意义的、被主动记录的有益交流。对于较大的频道来说,精细而复杂的频道分工和权限设置,以及人工或通过官方支持的机器人程序进行的引导流程能够让新加入者迅速找到合适的讨论区间,在低门槛的状态下融入到被定制好的社群中。

  在此基础上,方便快捷的屏幕分享进一步增加了社群的丰富性和内容多样性。简单来说,只需单击两次,即可将游戏直播带给服务器中的任何人;观众也可以分屏观看存在于频道中的多个流媒体,为社群内小规模比赛的组织提供了优秀的工具。

  “可能性”,这是Discord模式最闪耀的标签——他们从游戏语音、IM工具服务起家,进而形成大量类似线上沙龙的社区和群组——这些社群在玩家自发的建设和官方对于相关工具的支持和引导下茁壮成长,让Discord成为了海外游戏玩家游戏中沟通协作的首选工具,也孕育了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游戏和玩家无关)的综合互联网社区。

  此外,即使最初目的是服务游戏玩家(事实上目前互动数量前列的频道大多数依然是游戏和二次元频道),但是其良好的社群特性和频道构建方式也吸引了许多非玩家用户。具体来说,学习小组、舞蹈班、读书俱乐部和其他虚拟聚会团队也将Discord作为线上聚会的工具;而疫情期间一些学校也通过Discord进行线上授课。

  你可以在PC端、网页端和移动端顺畅地使用Discord——在2020年底,社群内屏幕分享功能也已经在移动端上线,为这款软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Discord也被广泛应用于虚拟货币(尤其是加密货币)交易和讨论。Discord事实上已经成为加密货币社区的最大聚集地,“学习使用Discord”也已经成为了圈内公认的、必须掌握的入门技能。随着未来大量的NFT、DAO和DeFi项目的上线(你可以从过去几个月游戏大厂纷纷高调宣布上线NFT项目看到它们对未来的某些布局和规划——即使这些尝试目前遭遇了来自多数玩家的反对),Discord也将获得更加直接的变现手段。

  在一些描述中,Discord被评价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这些来自新时代和新热点的关联也许也是其估值不断上升的原因。

红海还是蓝海?

  当然这种来自“新模式”的便利目前并没有传递到国内玩家手中。由于Discord被墙,国内目前也没有成熟的、功能类似的软件出现,自然会让人考虑其中是否有未被开发的新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采用Discord模式的国产语音软件企划——我们在此称之为“Discord-like”——突然全面启动,从腾讯开发的、基于QQ的“QQ频道”和NokNok,到前TapTap创始人做的“好说”,以及以“开黑啦”、“DoDo”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几乎在同一时间入局,试图寻找Discord-like在中国市场的蓝海。

  当然这种推广面临着许多阻碍。国内用户在漫长的游戏时光中已经对某些产品形成了习惯,能否扭转这些习惯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比如,在语音方面,除了使用游戏自带的语音系统之外,国内玩家更愿意使用YY语音或是QQ、微信电话实现第三方在线通话的功能;而Team Speak、TT语音等功能简单的语音软件则是被电子竞技职业选手广泛使用(后者甚至在本赛季取得了LPL席位战队的冠名,而其在KPL中的布局则更早)。

  YY语音的功能更像是一个社区功能匮乏的Discord——人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频道、建立和重命名多个可以添加密码的房间,同样提供了一个好用的半开放空间。在国内玩家逐渐接触多样性游戏内容的过程中,YY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对于一部分年龄稍长的玩家来说,“挂上YY”早已成为了根深蒂固的用户习惯。

  当然YY也存在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与较高的语音质量相对的是很高的内存占用和愈演愈烈的广告问题。由于当下YY将产品方向向娱乐直播偏移,纯粹的语音用户不得不面对眼花缭乱的女主播宣传画面和任务栏闪动广告信息。另外,目前YY语音屏蔽了海外用户的声音输入,在留学生大量存在的、较为年轻的玩家语境中显得十分尴尬。另外,目前YY语音屏蔽了海外用户的声音输入,在留学生大量存在的、较为年轻的玩家语境中显得十分尴尬。

  而基于QQ和微信群组的语音通话同样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短板——这些社交软件提供的语音内容是更为封闭的:玩家首先要进入到一个预先组织好的群聊中,随后才能够加入到社群内语音交流环境。然而群聊本身就意味着一个较高的社交成本,“融入”这一行为所耗费的精力常常让人望而却步。

  而从社区社群的角度来看,国内玩家常常使用以贴吧、NGA、虎扑、小黑盒、S1为代表的泛用论坛和以MAX+、掌上英雄联盟、米游社为代表的游戏专用论坛开展关于对应游戏和电竞赛事的相关讨论。

  当然,目前国内的、以论坛为载体的社群讨论环境有两点较为无奈之处。

  其一是,论坛的形式本身对于精品和有价值内容的引导和索引是欠缺的。说到底,“把最新回复或是热点帖子放在靠前位置”这种逻辑从本质上就是鼓励用户展开快速而具有时效性的讨论,而这种导向在社群建设上具有局限性。

  其二是,小众游戏和小众内容的讨论很难形成较为统一的社区。对于本就热度有限的小众内容来说,泛用论坛上的专区(包括贴吧)很可能不具备良好的讨论氛围,而专区中动辄跨度几个月的讨论很容易磨灭玩家的分享欲望。大量的小众社区存在于不同论坛载体的不同角落——举个例子,《开拓者:正义之怒》的大部分讨论存在于前作“拥王者”贴吧中,若是不仔细搜索,你很难找到对应的讨论社群。

Discord-like在中国

  在上述背景下,很显然,Discord模式对于目前国内语音软件和社区讨论环境足以产生有效的补足——较为纯净的半开放式高质量语音,以及基于语音频道建立的、强引导强分类的社群显然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在我看来,原版Discord足以冲破国内社群产品的包围网,成为较为年轻的玩家(以及非玩家)群体的使用习惯;而由于软件被墙,Discord本身无法达成对中国市场的进军,这个结论成为了永远的伪命题。而对于目前国内出现的Discord-like产品来说,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是,你当然需要学习Discord已有的各种功能和产品逻辑(这些逻辑与软件UI自然是强相关的);但是作为一款独立产品,你又不能真的完全复刻Discord,这必然会招致诸多不满、甚至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开黑啦几乎完全照搬了Discord的功能和界面UI。在Discord-like的语音属性上,开黑啦已经做得较为完整;但是它出现了很明显的两方面问题。

  首先,从功能倒推的代码显然需要更多的打磨——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对于开黑啦的反馈中,你常常能看到语音无法掉线重连、高峰期语音质量下降,或是突然无法正确从麦克风输入音频等等基础问题,暴露了软件在优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然后,考虑到中国市场的习惯和特性,Discord-like也需要一些中国特色的适配。目前这些适配和磨合的方向尚不明朗,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去发现——而实践的成立则是建立在大基数的目标用户确实使用了产品的前提下。

  在国内玩家已经被市面上成熟的语音或社区软件满足的前提下,再要去推出Discord模式可能需要比Discord本身在海外面临的阻力要大得多。《永劫无间》解说“国士无双大花猫”在微博上盛赞Discord-like,称其是对游戏玩家需求的“完美整合”;但与之相对的现实是,“我们的要求真的太低了”。

  可以说,技术适配与用户习惯,就是推广Discord-like模式的双重壁垒。

长路漫漫

  为了打破这些壁垒,目前,这些Discord-like软件正在通过主动联系游戏公会和主播组织入驻,比如,开黑啦已经与《猎杀:对决》、《战争与抉择》官方以及知名《魔兽世界》首杀公会Aster等等官方或个人展开合作、建立了频道;而主打手游市场的好说也迎来了大量手游官方的合作和入驻。

  事实上,部分年轻玩家也确实正在从YY语音等传统软件向Discord-like迁移。在前段时间《最终幻想14》社区的节奏中,关于“日本主播进国人队伍顺利通关”的截图中就看到了中国玩家分享的开黑啦频道——这个细节也许能够侧面说明这种趋势。

  更大的问题可能体现在软件之外。伴随着这些迁移的是基于频道负责人本身的考验:按照Discord的规则,频道主有资格对频道内容按一定标准分类,甚至制定收费规则。

  《星际战甲》主播山之追追梦就在前些日子因为“在开黑啦频道中建立萌新学院公开收费”且“搞小团体,没有尽到管理者应有的责任”被玩家群起而攻之;而QQ频道联系的某COC跑团大群群主在得到来自腾讯的消息后俨然成为了自己想象中的“武林盟主”,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故。

  作为软件开发者,是否要对频道主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怎样的监管能够在保持自由讨论氛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这依然是悬而未解的难题。

  另外,即使在初创阶段大概率无须考虑变现手段,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Discord的变现轨迹发现一些问题。在虚拟货币交易在国内受到严格政策监管的当下,在后期,这种模式在中国或许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不过这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当然Discord-like是好的。在社交媒体上,我看到许多玩家迫切希望能够在国内用到类Discord产品。目前,国内的一些软件已经称得上是“可用”,但距离“好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显然,它们需要经历从抄袭起步,到慢慢转型优化、最终形成所谓“自己的灵魂”的漫漫长路。

  在Discord风靡海外多年之后,中国市场终于后知后觉,在语音软件、贴吧论坛的包围之中,在那堵高墙之下,找到了一片并不宽广的蓝海——至于Discord-like在中国的未来会如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