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佬辛酸史 踩了那么多坑 还是拼不出心目中完美模型

杉果游戏

作者:杉果游戏

发布于2022-02-17 10:40:31 +订阅

  文:大米拌饭

  如果说成年后的大多数行为都可以在孩童时代找到对应影子的话,那么我对于拼装模型不算狂热的喜爱则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干脆面里附赠的拼装卡片。身处那个时期的我,通过自己手工创作组合出的飞机、恐龙、摩托车并加以编排的经历在本就快乐的童年基础上又增添了一抹诙谐。随着机缘巧合下购入了成年后的第一台高达,买胶这件事就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调味剂。

  像我一样单纯从拼装或者外型方面入坑的朋友还是少数,大部分拼装爱好者还是从《机动战士》这个动漫系列或者二战时期的坦克战舰开始,一点点爱上了组装的过程。本次将着重介绍一下我个人在购买相关模型或者材料时遇到的坑,如果屏幕前的各位也遇到过相同情况的话,不妨在评论区说的您的经历。

>>>模型的种类

  为了方便不曾接触过相关内容的朋友阅读,先容我介绍一下模型的相关内容。

  既然是拼装模型,重点自然落在了拼装二字上。所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用户亲自从板材中将零件裁剪下来并进行组合,这个阶段由于没有对零件的细节或者色彩进行调整,所以一般将其称之为素组。如果玩家想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改动的话,那就要考虑购入其他工具了。

  (这两个是最近的,已经放了有段时间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预涂装进行修改,对于我来说一方面是懒,一方面是没那么大地方,所以我很少对模型进行涂抹,最多是用颜料笔将打磨的地方进行遮盖。而有更高需求的爱好者们则会选择喷涂的方式,不仅便捷效果还好。不过要想追求健康无异味还方便收拾的话要么去室外进行,要么就得购买一种酷似抽油烟机的名为喷漆箱的工具,它可以通过内置抽风机将漆雾排至室外。现在还有一种水帘喷漆箱,据说比普通抽风机味道更小,不过我没实际使用过所以就不评价了。

  我制作过或者了解过的模型大致有以下几类:人形类模型(这个分得不是很严谨)、载具类模型以及引擎类模型。其他像场景类,白模这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亲自尝试过。曾有一位热爱战锤兵人的朋友拉我一起入坑,但是当我回到家看到那几盒还没有完成的高达模型时,觉得不填坑只埋坑的模式迟早得把自己累死,于是作罢。

  人形类模型应该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了,像《机动战士高达》系列,机娘系列,《奥特曼》《数码宝贝》以及《假面骑士》等等热门IP都会发布相应的拼装产品,区别大致为大小,骨架和细节刻画方面。得益于IP涵盖的内容广泛且种类十分丰富,同时组合难度较低成为了拼装爱好者们的首选。小到三五块板材的入门款,大到150CM左右以1:12比例制作的巨型高达都涵盖其中。

  载具类模型的区分度就比较大了,虽说像田宫的F1赛车和摩托车系列是以上色和贴纸地狱著称,但在军模,尤其是战舰和帆船等模型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等比例制作的军事模型那细碎的小零件多到令人发指,更不要提需要考究的色彩搭配以及效果改装了。总的来说人形模型素组也可以进行把玩,但是军模不在细节上下点功夫就总觉得缺点意思,所以在见识了我的朋友废寝忘食的钻研军模后我觉得拼拼赛车也没有什么不好。

  引擎类模型玩法和上述两种并没有太大区别,无非是在通电后可以进行拟真运行。不过价格方面自然就要贵上不少啦。其实还有很多细化的分类,不过大多数我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就不在此介绍啦,如果有懂得朋友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有些坑,逃是逃不掉的

  介绍完模型的种类,那就再讲解一下制作模型需要的工具吧,毕竟在拼装的道路上不断踩的也都是这个工具的坑。

  最基本的工具包含:剪钳,笔刀,打磨板这三类。如果想要改进关节连接部分的话购置一枚电钻会更加省力,并且通过更换钻头还可以进行水口打磨的工作,取代了之前费时费力的人工修整,这可能也是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吧。

  其余的工具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在制作的过程中最多使用的便是上述三种。不过由于每个模型间开始制作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都算是体验过,这里简单聊一聊记忆比较深刻的几种吧。

>>>人生的第一把“剪钳”,是一把剪刀

  人生的第一台高达是XXXG-01H2,至于型号却完全没有印象。之所以还能想起来,一方面是其胸口的导弹舱和双手的加特林很有记忆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拼装完成后酸痛的虎口令我太过难忘,所以每每见到高达模型总能回忆起来。而当时制作它所使用的是老一辈家里一定会有的黑色老式小剪子,这种剪刀裁个纸剪个窗花还行,剪零件简直是折磨,虽然年龄尚小工具也不趁手,但我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将其拼完,只是成品可能有点惨(该模型已不知何时消失在了家里,至今仍未找到)。

  后面再次接触高达就直接跨越到了大学,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修水口的概念。不过概念归概念,真正动起手了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当时使用的工具是在购买MG版强袭自由时一同购入的“高达模型制作工具基础套装”,现在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坑,但当时懵懂的我还是踩得异常“着实”。

  一般在裁剪零件时我会预留0.5-1CM的位置,以防零件的水口发白。而套装里携带的剪钳以这种距离进行裁剪依旧会发生这种情况,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刀刃太钝导致接口受到挤压所导致的结果。如果不是因为握把太小致使我更换了金牌剪的话,可能现在依旧在使用它。

  后面换剪钳的时候也犹豫过是选择神之手还是金牌剪,考虑到使用频率和性价比最终还是选择了金牌剪。后来我也用过朋友的二代神之手,对比之后感受的感受是:可以有,但不是必要的。神之手单刃的设计令其在修水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还是有几率出现水口发白以及平整性的问题,所以如果追求完美的话用笔刀来修的步骤还是少不了的。不过购买神之手的玩家还是需要一把副钳来进行取件的操作,毕竟极薄的刀刃还是有很大概率坏掉的(我朋友的初代神手就因为剪DEOT崩了)。

>>>挑选一把合适的笔刀还是很重要的

  笔刀的作用在于平整水口方便后续的打磨工作。套装里的笔刀不能说多好用,但也是众多工具里最正常的一个。而在后面朋友的不断科普以及试用他的笔刀下,我才发现一柄趁手的笔刀的确可以事倍功半。

  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在于笔刀的手感。我现在使用的田宫笔刀会比套装笔刀要重一些,这也导致我在修水口时手会更加稳定,分量感更足。另一个差别则是刀头的锋利度,OLFA代工的刀片锋利度自然是要比不知名的好上不少,不过刀片毕竟是消耗品,所以更换刀片是解决笔刀不好用最为直接的方法。如果你现在的笔刀不至于出现疯狂卡肉的情况,是没有必要更换的。

>>>手忙脚乱的渗线过程

  一般购买的素组厂家只会进行预涂装,而一些细节的刻画还需要玩家自己处理,渗线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步。而我最开始使用的则是套装里带的樱花勾线笔(套装简直害人不浅),操作模式常见于:哪里需要就点哪里——怎么还不出水——屮怎么出了这么多——拿棉签沾X20溶剂狂擦,结果就像幼儿园的孩子学画画,弄得自己一身脏。

  后面入了田宫渗线液,感觉一个颜色应该够我用一辈子。当然用毛笔蘸颜料渗也可以,不过还得洗笔刷挺麻烦的。

>>>上色有风险,笔涂需谨慎

  其实正常上色不太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过人生在世谁又能这么确定呢。此前就发生过笔涂天线后上色不均使用稀释剂导致断裂的情况,所以颜料笔均匀出水,涂抹水平以及运气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涂抹的效果(以及想要进行笔涂的零件请在取件前进行涂抹)。

>>>在喷涂方面,我真的是业余的

  那么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笔涂断件的事故,同时为了让手中的新安洲原石呈现更好的状态,我购入了喷罐。结果当然不出意外的翻车了,谁能想到薄涂和厚涂之间还隔着“瞎JB涂”呢。所以各位在喷涂前最后先拿块流道练练手,掌握合适的距离,不然你也得像我一样练就脑中自动补色的能力。

>>>买了不想拼,看了还想买

  鉴于上述的种种经历,以及当上社畜后的个人时间需要花费在其他地方,导致囤积的模型不断增加,算上还未补款的就有5个,但是却完全提不起拼装他们的兴趣。正如买了游戏为什么要玩一样,日益严重的松鼠症(症状多见于强迫性地囤积大量物品,也称作仓鼠症)似乎也在影响着我对模型的判断,望着还未完成的模型,翻阅着购物车排列的大大小小的商品,或许丝毫不挤占现实空间的数字版游戏才是我最终的归属。

  (拼独角兽的时候已经领会了终极奥义:不修水口)

  好在《胶佬模拟器》的出现让我可以在游戏中释放拼装的瘾。这款关于构建和定制模型的游戏不仅消除了入门的门槛,简化的喷涂步骤和自由展示的设计都满足了那些无暇动手的胶佬们的需求。如果后续开放创意工坊,继续打磨细节的话,我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的。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