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把韩国电影推向高光!作品邪魅、暴力又温情

2022-06-11 14:45:13 来源:时光网

  近期落幕的 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上, 朴赞郁凭借汤唯、朴海日主演的 《分手的决心》拿下最佳导演的荣誉,这是他继 《老男孩》(评审团大奖)和 《蝙蝠》(评审团奖)后第三次在戛纳获奖,也是他第四次征战戛纳。

  该片在戛纳电影节《银幕》场刊上以3.2分(满分4分)的表现登顶,也是本届戛纳电影节唯一一部破3分的影片。凭借口碑和大奖,朴赞郁让韩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又获得了赞誉。

  从 《共同警备区》正式走入大众视线,到 《我要复仇》 《老男孩》 《亲切的金子》“复仇三部曲”;从炫丽癫狂的 《机器人之恋》 《蝙蝠》,到首部英语作品 《斯托克》、入围戛纳主竞赛的 《小姐》,再到今年戛纳荣誉加身的 《分手的决心》,朴赞郁的每一部作品都激发着影迷的好奇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新作”总让人难以捉摸,因为他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影迷们的任何期待都有可能被“辜负”。作为弥补,总能得到一种完全陌生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体验。就像他曾经在自己的散文集《朴赞郁的蒙太奇》开篇所写的一句话:第一是个性,第二是个性,只有个性重于一切。


《分手的决心》海报

  朴赞郁导演深知商业类型片的趋同属性,而追求个性便成为了他的创作底线和不二法则。在韩国影坛上,人们叫他"最黑暗的家伙”,“一意孤行”在“另类”道路上的电影冒险家。

  朴赞郁的cult风格在韩国导演中独树一帜,是韩国分级制度出现后跻身世界影坛重量级导演。他的作品邪魅、暴力又常常蕴藏人性的温情;学哲学的他关注社会,兼具哲学家的博爱;他颠覆传统且又将传统发扬光大......

  27岁执导处女作,一部证明过早出道并不好的电影

  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朴赞郁,是在浓厚的美术氛围中长大的。建筑专业的父亲很喜欢美术,外公痴迷收集字画。朴赞郁和弟弟朴赞景从小耳濡目染,都很喜欢绘画,也都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走艺术这条路。但除了美术,他还对文学和人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不难看出这些都在他日后执导的电影当中有所显现。

  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朴赞郁曾坦言自己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比看电影要多得多。他从事电影创作所需要的养分和灵感都来自书籍。在朴赞郁的家中,有一个藏书库,按照关键词分类收藏着他和家人的爱书。最多的要算人文社科、文学、历史类书籍,当然还有他最爱的漫画。


藏书库作为《小姐》中的重要场景(片场照)

  总是被怪诞的超现实画作,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所吸引的朴赞郁对自己的喜好也慢慢有了认知,并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憧憬电影导演这个职业。但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电影专业。"我觉得电影导演不是谁都能当的,要有很强的领导力,要有热情,而我是那种有些消极,也很内向的人,所以好像并不合适"。

  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做学问的人"的朴赞郁最终选择了哲学专业(1982年入学)。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了摄影社团,这也成为了他与电影真正结缘的开始。

  虽然他就读的西江大学里没有电影专业,但是图书馆里还是有许多电影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书籍背面借阅卡片上登记的借阅人的学科和姓名,朴赞郁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聚在一起看电影,甚至还尝试拍摄了最终没有完成的短片电影,而这个时期看过的希区柯克电影 《迷魂记》让朴赞郁产生了做电影导演的决心。


1958年《迷魂记》

  大学期间,朴赞郁已经开始到片场打工,并开始学习制作电影。毕业后的1988年他加入了柳永振导演的电影《甘同》剧组,当上了助理导演兼制片人。还在1990年,以助理导演身份参与拍摄了郭在容导演的电影《雨天的水彩画》。

  他开始进剧组工作的上世界八十年代末,忠武路仍被过时的制作方式所支配。对"电影青年"们来说,要想坚持下去十分困难。为了生计,朴赞郁不得不在参与了两三部电影的创作后,转到电影公司的项目部工作。就在那段期间,朴赞郁遇到了作为导演出道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许多大企业纷纷进入电影产业。有人拿出一亿韩币左右的制作费,提议让朴赞郁执导电影。于是朴赞郁在他27岁的时候拍摄了一部在他30岁的时候才得以上映的电影 《月亮是太阳做的梦》(1992年)。


1992年《月亮是太阳做的梦》

  《月亮是太阳做的梦》是一部低成本的B级片,描绘了韩国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影片中显现了许多此后朴赞郁作品的气质风格,比如画面的色彩搭配、通篇的复仇概念、人物间的三角关系、镜头中的象征意象等。但因为准备过于仓促和盲目的自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全部遇冷。

  朴赞郁将这部"很业余的在模仿"的电影形容为"证明过早出道并不好的的电影"。但事实上影片的质量并不差,当时许多与朴赞郁并不相识的著名导演在看过电影后都纷纷给他送去了鼓励,他们都认为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


1992年《月亮是太阳做的梦》

  从导演变成影评人的稀有案例,"只要有机会,我会震惊世界的"

  处女座《月亮是太阳做的梦》失利后,朴赞郁第二部作品一等就是五年。这期间已经成家的朴赞郁为了生活开始为杂志和报纸写影评。导演失格,却因影评人的身份成名。这点和新浪潮的手册党们相似。

  他曾经在某个采访中开玩笑的谈到,他是"从导演变成影评人的稀有案例"。在各种媒体上写影评的他,显现出了对B级片强烈的兴趣。1993年他结识了电影导演李勋(以《Mascara》于1995年出道,同年死于一场火灾事故,终年30岁),后者在美国留学时收集的电影碟片,让朴赞郁有机会看到许多在韩国根本看不到的电影。

  "虽然我原本就喜欢B级片,但遇到他之后就更加喜欢了,他的鉴赏能力让我震惊。不单是电影,还有音乐,他推荐给我的电影,我后来才知道都是留名电影史的CULT杰作,和他的相识,让我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朴赞郁著作《朴赞郁的蒙太奇》

  朴赞郁曾自嘲是"韩国写字最多的导演",写影评的五年间,他一直在等待执导第二部电影的时机。他在写影评的同时,会将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进行思考,对不欣赏的电影进行批判,欣赏的题材则想象换做自己该如何拍摄。"

  但因为等待太漫长,他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在那段难熬的岁月之后,他的第二部电影 《三人组》(1997)得以拍摄。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朴赞郁认为,要拍摄一部"大众"化的电影,这样的想法最终制约了他,这部公路喜剧仍以失败收尾。 "我的判断失误,让电影变得有些四不像,显得很蠢。"朴赞郁导演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二部作品。


1997年《三人组》

  两部电影接连失败,放在现在的韩国影坛,基本不可能再有拍摄第三部电影的机会。当时的朴赞郁也开始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还要不要做导演?而且当时他在影评界已经混的风生水起,影评集《Video-drome: The Discrete Charm of Watching Films》甚至成为了不少影迷的观影圣经。

  有意思的是,即便两度受挫,这位有着巨大看片量的出色影评人仍然坚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一部好电影。虽然这时离 《共同警备区》出现还有三年的时间。

  对于这三年的苦苦坚持,朴赞郁导演曾经这样描述道:"我一直在写剧本,虽然没有公司感兴趣。但我有那种如果能拍第三部电影就一定会成功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回头来看,确实有些神奇。那是一种很特别的自信,看别人拍的电影时,我会有那种如果是我拍,会拍的更好的自信。我觉得只要有机会,我会震惊世界的。"


1997年《三人组》剧照

  寻找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共同警备区》一鸣惊人

  评论别人创作的电影,让朴赞郁生出了一定要拍一部好电影的决心和自信。《共同警备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忍不住拍摄的电影。而前两部作品的失败让制片方无法再认可朴赞郁的"一意孤行",转而要求他拍摄一部主流商业性质的电影。索性这部东山再起之作,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该片在2000年上映之时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共同警备区》如果不卖座的话,我应该就没有机会了。我觉得我能拍第三部电影已经是奇迹了。幸运的是,它成功了,不然我真的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说《共同警备区》真的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2000年《共同警备区》

  《共同警备区》改编自南北分裂题材的同名小说。朴赞郁当然没有老老实实地去拍一部商业片,而是摆脱了一般韩国电影的老套路,以不同寻常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不仅在国内获赞,外海也是一片叫好,甚至入围第51届柏林电影节,正式开通了朴赞郁的欧洲电影节专线。

  《共同警备区》采用了好莱坞Super 35mm格式拍摄,这种格式加宽了银幕的能见度,增加了景深,加上接近全银幕式的播放,使视觉影像更为逼真,此举也是在技术方面进行了韩国电影史上的首次尝试。


2000年《共同警备区》剧照

  这次逆袭让朴赞郁找到了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他的成功还离不开韩国当时刚刚实行不久的电影分级制度,这让许多兼具艺术思想和商业头脑的导演们有了更多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复仇三部曲”确立创作风格,《老男孩》获国际认可

  虽然"复仇三部曲"并非最初就有的构想,但它确实帮助朴赞郁确立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老男孩》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令朴赞郁成为了国际化的艺术家。

  《我要复仇》的永恒怨念


2002年《我要复仇》

  "恨"是朴赞郁电影中探讨的永恒话题,"怨念"则是的朴赞郁的标签。不单是朴赞郁个人,整个韩国影坛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情绪,李沧东温柔的矛盾冲突、金基德残酷的现实忿恨,到了朴赞郁这里成为了一种哲学思考,探讨的是原罪——人本身的愚昧与罪恶。朴赞郁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后开始探讨韩国人的人性之苦。

  前几部的锤炼打开了朴赞郁的任督二脉,《我要复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异常成熟冷静的朴赞郁。导演的成熟是影片在一个特别具有朴式风格的故事中却用了不同以往的朴式风格,全片处在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克制之中。朴赞郁常见的经典配乐也大量削减,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声。比起华丽的视觉语言,《我要复仇》更多的是精心的叙事,步步为营把一场冷酷的社会绞杀展现出来。

  《我要复仇》的剧本是20小时不间断作业写成的,影片也确实给人一种筋疲力尽的疯狂之感。电影中朴赞郁虽然没有炫技,但还是为我们展现了三种特别的视角。上帝视角下对命运的冷眼旁观,让宿命的苍凉之感油然而生;固定视角中平静记录,只留背景声的做法也让镜头外的暴力更加醒目;还有《共同警备区》那样的静止镜头,让故事戛然而止,让观众意犹未尽。

  《老男孩》的波澜万丈


2003年《老男孩》

  朴赞郁诠释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老男孩》把复仇三部曲带到顶峰,朴导一改前作的冷静克制,把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推向极致的风格化。

  乱伦、剪舌头、生吞八爪鱼,通篇令人不适的暴力镜头,却恰好击中了当年戛纳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的心。后者表示看完后夜不能寐并多次流泪,并将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颁给了《老男孩》,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韩影浪潮。

  漫画基调加上MTV式的摄影让这部《老男孩》展现出不老的活力。朴导玩得大胆,玩得炫技。鸟瞰、固定和静止镜头无所不用其极,还加入了吴大秀单挑百人的"斧头战"长镜头。这段场景拍摄用了三天,完全是一镜到底。烧脑的剧情更是让观看朴赞郁的电影变成了一项体力运动。

  《亲切的金子》的温柔收尾


2005年《亲切的金子》

  相比前两部,《亲切的金子》故事简单,情感细腻,视觉更加华美。朴赞郁把他的复仇用一出华丽的戏剧包装,惯用的红绿色调被升华,展现出一种残酷的美感,色彩的运用程度有些类似日本导演中岛哲也。

  金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神性,这样三部曲的过程也从世俗走向了神话。散放着神圣光芒的金子经过痛苦的磨难才能为复仇这个漫长的历程寻找到形而上的超脱途径,只有神性的救赎才能洗涤肮脏的心灵。最后一场戏,金子和女儿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相拥,誓言要雪白的活着,这是一个童话般光明的结尾,也为这残酷的三部曲温柔收尾。

  另外影片的配乐也非常出色。歌剧式的配乐为影片赋予了一种古典气质。主体的巴洛克风好似不食人间烟火,凄婉的小提琴带出宗教音乐的感觉,而最后的摇篮曲,也暗示着复仇者心灵最后归于平静。

  怪咖《机器人之恋》


2006年《机器人之恋》

  《机器人之恋》是最能体现朴赞郁cult怪鸡情结的作品。这次朴导把视线放到了精神病院,为影片加入了风格清新的爱情元素。但就当你以为它褪去了血腥和暴力,这边林秀晶便举起手指加特林在精神病院大开杀戒;当你感觉这好歹是个纯爱故事时,朴赞郁又在最后一个镜头中,以阳光和彩虹粉饰隐藏二人光屁股之事,可谓朴赞郁的一种恶趣味。

  将爱情、科幻、喜剧和血腥暴力杂揉,朴赞郁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cult玩出了新意。朴赞郁从不吝惜特效,不过他并非追求大场面,而是为了满足想象力。最后观众看到了一个渐变成机器人的绝食女子;林秀晶乘着甲壳虫飞跃疯人院;把疯子的故事变成一出童话。

  私人化的《蝙蝠》


2009年《蝙蝠》

  《蝙蝠》应该是朴赞郁欧洲化最明显的一部韩语作品。本片改编自左拉的《红杏出墙》,掺杂了宗教、吸血鬼等诸多欧洲元素,而戛纳的评审团奖也侧面证明了朴赞郁向往更大舞台的野心。

  虽然《蝙蝠》的吸血鬼元素颇为抢眼,但导演原本只是想拍一个以牧师为主角的电影。《蝙蝠》取景澳大利亚的沙漠,室内布景配乐又带有巴洛克的奢华风格,这就是朴赞郁想要的血腥童话。

  身为韩影扛鼎人物的朴赞郁在拍摄《蝙蝠》时已经不在意商业成就,他的影片风格转而越来越个人化。收起《机器人之恋》的活泼,朴赞郁严肃地讨论了一次灵与肉的关系。影片看不出具体的发生地点和相关人物,导演建立了一个带有他鲜明烙印的乌托邦,把想要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独树一帜的欧洲范儿,《斯托克》致敬偶像希区柯克

  从《共同警备区》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开始,朴赞郁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为世界所关注。

  大学时期看过的希区柯克电影《迷魂记》,让朴赞郁立志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并开始创作剧本。而他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电影《斯托克》恰恰显现了希区柯克同样的癖好,以"性、爱,死亡"作为主题,同时封闭空间中上演的情欲纠葛也明显是在致敬偶像希区柯克。


2013年《斯托克》

  与此同时,朴赞郁也受到好莱坞上世纪60-80年代黑色电影的影响,黑色幽默在他的电影中十分常见。短片《审判》中殡仪馆大叔把啤酒和尸体放在一起冷冻;《共同警备区》最后一个震撼的镜头;《我要复仇》卖肾救人却被骗;《蝙蝠》中偷情的男女和鬼魂等等。朴赞郁把黑色与喜剧元素调配的比例均衡,使电影风格冷峻又不失趣味,同时还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嘲讽。

  因为受到欧美文化影响颇深,朴赞郁导演的电影具有一种东方审美中不具备的欧洲古典气质,令他在韩国影坛独树一帜。同时也为好莱坞带去了一股亚洲的清新之风,在欧美的文化背景下传递出亚洲含蓄的精神内核。

  迷恋并颠覆传统,《小姐》本土化的女权诉求

  冲破令人不满的现实规则,梦想逃走是"朴赞郁世界"的永恒主题。纵观其作品,复仇成功但并未获得救赎的金子小姐(《亲切的金子》)、放弃改变现实决心永远活在梦想世界中的英俊和日顺(《机器人之恋》)、无法阻止暴走的恋人而一同赴死的尚贤(《蝙蝠》),这些人物的“出逃”,最终都因为自身的能力所限而停止。但《小姐》中的主人公英子和淑熙却有些不同。


2016年《小姐》

  她们的野心,相比朴赞郁的前作人物都要远大。她们最终挣脱了困住自己的牢笼,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什么都没有失去,实现了完美的胜利。这一次,朴赞郁的电影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快的happy ending。

  事实上,拥有如此完美胜利的女性角色,在韩国电影中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在男权社会的规则和桎梏之下轻快挣脱的女性形象,在韩国本土电影中出现极具现实意义。

  这也是相比原作小说《指匠情挑》,《小姐》更为韩国本土化的部分。而朴赞郁也曾直言,女权诉求是他执导《小姐》的初衷,而相比西方人,他也更看重本土观众的对影片的理解和态度。

  钟情"模糊"的电影多面手,故事大王&制片人

  朴赞郁曾经在某个采访中为自己写了一段”墓志铭”:他执导了69部长篇电影和35部短片电影,为48部电影撰写了剧本。作为电影导演,相对来说他是个无私的人,他睡在了这里。

  但事实上,朴赞郁并非一个高产的导演,从1992年执导处女作《月亮是太阳做的梦》开始,出道24年间他一共执导了10部电影。"至少要拍50部,但好像很难,一年都拍不了一部......”

  为了拍摄更多的电影,朴赞郁觉得一方面要“活的久一点”,而另一方面则开始做制片人。朴赞郁的制作公司名为”模糊电影”。因为在朴赞郁导演看来,拥有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多面性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作品。

  2008年,朴赞郁为《亲切的金子》导演组出身的李京美的导演处女作《胡萝卜小姐》担任制片。同时,他还执笔了该片的剧本,虽然略带《机器人之恋》的怪鸡风格,但朴赞郁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把故事写得饱满温情。此外,他甚至还友情客串了角色,足见朴制片扶持后辈的不遗余力。


2013年《雪国列车》剧照

  朴赞郁最著名的一次制片还要算奉俊昊的《雪国列车》,在好莱坞先行一步的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好友奉俊昊打开了世界影坛的大门。

  除了做电影导演、制片人,写字起家的朴赞郁还是位十分出色编剧,可谓忠武路的故事大王。2000年尚未成名的他就和李濬益等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来到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编剧的《天地男儿之激进党员》,该片可以称的上影史上第一部中韩合作电影。


2000《天地男儿之激进党员》

  《灭绝人性三人组》《跆拳道女孩》《少年去天国》等,这些影片都出自朴赞郁编剧。有趣的是,以黑暗风格著称的朴导为他人编剧的作品通常都是温情的喜剧路线。他坦言写喜剧会让他感觉轻松开心。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