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谁能想到,从1月14号首播开始后只用了几天,《狂飙》就造就了一骑绝尘的爆火场面。
《狂飙》的口碑与收视就一路狂飙,豆瓣评分8.9,还成为爱奇艺站内最快破万的作品,还稳稳拿下了央视黄金档收视冠军。
电视剧的爆火,也让演员成功出圈,饰演黑社会大佬高启强的演员张颂文更是多次火上热搜。
不少网友还“关心”地在他微博下发表评论“查查他”
剧中反派高启强熟读《孙子兵法》的设定,竟然也能引起了一波《孙子兵法》的热卖潮,在短时间内冲上了购物平台的畅销榜,直至卖到断货。
“读再多的书,都要和高启强的智慧和野心相配,才能开启高启强的人生。”
电视剧还没播完,网友们丰富的“二创”就纷至沓来。他们把高启强和刘华强两个狠人的“做大做强”的原因进行总结提炼,得出“想成功就是得骑电动车”的严谨结论。
替剧中的角色觉到惋惜,又给他们安排上了贴地气的开店结局。
这样声势浩大的讨论热度,似乎让刚刚过百亿的春节档一众电影大片都黯然失色。(笑)
观众热情高涨,评分也从开篇时的8.9爬升到了最高9.1,说明了大家也认为这部剧是真的好,确实是“高开狂走”的一部剧。
不过随着剧集接近尾声,最近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感觉狂飙要烂尾。”
《狂飙》的豆瓣评分从9.1掉到了8.8,似乎也佐证了它的烂尾。
正好在前天,电视剧《狂飙》播放了最后的两集。安欣、高启强这两个剧中的老光棍的对决最终以安欣的成功落下帷幕,纵横京海市二十年的高启强一干黑社会终于认罪伏法。
我们也是时候来聊一聊这部春节前后爆火的国产剧了。
“大尺度”下的一路狂飙
《狂飙》的题材很常见,简单来说就是一部“扫黑除恶”为主题电视剧。特别的是,剧情叙事方法采取了横跨20年的双线叙事,这种叙事方法十分新颖,2000年及2021年头尾并进,一个从20年前事发初期的倒叙,另一个是督导组下来进行扫黑工作的正序。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完整呈现了黑恶势力的发展壮大过程。
以前的扫黑剧,黑恶势力一出场就是反派,至于他们怎么成反派的,要么付之阙如,要么轻描淡写。
《狂飙》反其道而行之,它一开篇细致讲述了京海市最大的黑恶势力“强盛集团”怎么来的,从“黑老大”高启强身上见微知著,赤裸裸地揭开“京海市”根深蒂固的“黑恶势力”的真相。
2021年时无法无天的高启强,在2000年时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善良的小鱼贩。
另一方面,在前26集里,它的尺度可以与《人民的名义》并驾齐驱。比如高启强的堕落,剧中给出了一份直指社会黑暗面的答案:
“为什么像高启强这样一个曾经也是守法的公民,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地工作,到后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基层的百姓觉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无法实现致富的”。
《狂飙》直指官商勾结的现象,披露黑恶势力壮大背后存在的“保护伞”问题,涉及的官员行政级别并不低。
像赵立冬2000年是京海市政法委书记,此时的他已经涉黑了;2021年时他成为京海市的市长、市委副书记,他仍然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而且《狂飙》中也有很现实的一点,它并不回避正义队伍中,成为始终如一好人的艰难,想要检举的谭思言被卷入水泥、卧薪尝胆的李响被推下楼梯、执着真相的陆寒消失得无声无迹。
这是很多观众意难平的原因:剧中以安欣为代表的好人,不仅没有好报,反而吃尽苦头。安欣因为有两位高官叔叔的保护,才能保住一条性命;但谭思言、陆寒等没背景的好人却轻易丢了性命。
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狂飙》最让人动容、也是尺度最大的地方:以好人的受苦受难,让观众对制度进行反思——这个社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种对于社会环境的表现尺度,在过往的国产剧中都是很难看见的。
演员全是狠角色
当然,让《狂飙》有这样出圈的话题度,剧中一众演员的出色演绎是最为功不可没的——尤其是张颂之饰演的“高启强”。
看过剧的观众都知道,其实张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但张颂文的演技,硬生生把影帝张译的风光抢走了。(笑)
对于一个从底层爬起“黑老大”的逼真诠释,不禁让网友直呼“人家是演的不像,张颂文是不像演的。”
比如表现逆袭前的草根,小鱼贩高启强时,在菜市场卖鱼,在把鱼递给客人时,还会“顺手”放了一棵葱在袋子里;有人叫高启强出来,他特意设计的小细节,用鱼缸的水“随意”洗了一下手——这也来自张颂文去市场买菜时的真实生活经历。
接受警察审问时,唯唯诺诺低头卑微的样子,也像极了一个不敢惹事的小人物。
这些贴切的细节设计和入木三分的表演,是很容易让观众们感受到小人物的真实和接地气。
而当高启强第一次决定收下不干净的两万块打手酬金时,坐在天台的那场戏,张颂文还特意设置一个细节,表情凝重,把一沓钱放在眼前,很容易会让观众们产生一种“被钱蒙住了双眼”的观看感受。
饱满的“底层小人物逆袭黑化大佬”角色剧本,难免让观众们想起一些同类型的角色,像是很多人都提到《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或者是让人联想到高分美剧《绝命毒师》中的老白。
和这些精彩的反派一样,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坏的有缘由,有层次。除了让人切实感受到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之外,也能获得观众的一丝同情;甚至出色的人物塑造让网友们忘记了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黑社会大反派,都想跟着强哥一起干了。
我们熟悉的“影帝”张译在剧中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他饰演跨越20年,一心扫黑除恶的刑警安欣。 从年轻气盛的小刑警、到深陷黑暗的局内人、最后成了白发苍凉的绝望边缘人。
三种不同的状态随意切换,整个30多集看下来,确实能感受到张译在不同的表演张力。
还有人开玩笑说剧名《狂飙》就指的是两人一路飙演技(笑)
泼辣美艳的大嫂陈书婷,闷声办大事的队长李响,老狐狸泰叔,都无一不是贡献了极其精彩的表演。
说实话,陈书婷第一次出场时就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站在楼梯上,穿红色丝绸上衣,背后有阳光透过来,光影明暗交错,神秘又危险的坏女人形象一下子立住了。
不过除了主演们的出色演绎,《狂飙》这部剧里小配角们的演绎也足够出色,让每个小人物都有血有肉。
像是“棒棒糖杀手”老默、县城混混李宏伟、“傻子”李青、黑帮成员光头勇、线人麻子等等,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认知、时代局限性,最后走向悲剧的结局。《狂飙》将这些活在市井、乡村的小人物身上不同的“人性”很好地挖掘出来。
不过这些形形色色逼真“反派”们的表演着实给观众吓着了,让人怀疑是不是演员本色出演。
先是#建议查查张颂文 不像是演的#,上了热搜,后来#建议查查狂飙全员#上了热搜,还有人说:“建议查查编剧,不像是编的。”
看着事态“愈演愈烈”,演员们也“不得不”为自己演的反派角色直播道歉,照这么下去,编剧承诺遵纪守法的小作文也指日可待。
就差一口气的“烂尾”
然而,剧集虽好,但也和过往的许多爆款国剧一样,有很多观众认为它烂尾了。
从剧情上看,《狂飙》大概分成了比较明显的三部分。从小商贩高启强到干掉徐江和曹闯,认陈泰做干爹,开始发迹的第一部分;高启强利用各种手段逐渐控制了建工集团,势力疯狂扩张,到高启盛和李响同归于尽,是最为高潮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指导组抽丝剥茧,将高启强和赵立冬一网打尽了。
导演徐纪周曾经这样讲过《狂飙》:“我一直希望用古典三幕剧的形式,以警匪斗争做主线,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人物群像。”但遗憾的是,《狂飙》结尾部分的精彩程度远不如前面部分,这个精彩的三幕剧并不完美。
比如结尾中高启强想要杀死高晓晨这一段,就引起了一些“人物形象割裂”的声音。按照剧中高启强性格,还有对陈书婷的感情,哪怕他将陈书婷的死怪罪到高晓晨身上,也是绝不可能对高晓晨下死手的;
高启强这个反派角色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在于他虽然心狠手辣,但对亲近的人极重感情,像是就算老默的女儿黄瑶最后举报了他,高启强仍然是将她当成女儿来看待。
不过养女黄瑶用公司真账硬盘举报高启强,为亲生父亲复仇,也像是港剧里拿来的老套情节
把陈书婷和陆寒的死亡安排在蒋天和他的杀手兄弟头上,可能很多观众没想到,但并不算是太大的反转,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有限。高启强最后被判死刑,也是所有人看剧之前就猜得到的结局。
但这一切都有点太快了,仿佛是检查组一来,所以问题就都迎刃而解,秋风扫落叶一样收割了京海市的黑恶势力。前面26集看得有多痛快,后面几集就进行的多迅速,仿佛按下了快进键一般。
而对于最后的大boss,督导组真正的大敌何黎明,直到最后一集,才匆匆地通过录音把他抓了,给人的感觉就像考试最后几分钟,没时间了,就急急忙忙把要最后一道大题写上蒙来的答案。
除了剧情上的安排,导致《狂飙》口碑下滑的,还有后期剧情的过量删节改编。
当剧情从2000年、2006年过渡到2021年时,剧情的重点放在省里派来的扫黑除恶指导组身上,剧集也明显有了一些“变化”:删减的痕迹越来越多,口型对不上的地方变多了。
比如说不少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最后几集中孟德海的戏份,遭到了明显删改,特别是安欣带他去自首那一段,嘴型对不上。
很多网友的吐槽,也在于大结局这两集之前的几集,对孟德海和杨健这两个角色的处理很潦草
连相关工作人员都出来爆料说,“我们的素材一共剪出来一百集”,尽管不确定消息有多少真实性(毕竟100集多少有点夸张),但剧里剪辑的痕迹确实是很明显。
不过我想大家都能明白,这些调整都难免是基于尺度的改编。
像是扫黑除恶指导组代表的光辉的正义力量,指导组不能有任何瑕疵存在,必须确保伟光正;
赵立冬是贯穿始终的官场大反派,作恶多端,但如果把这个角色刻画得太极端,担心观众会“以偏概全”;孟德海在原著中也有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但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讲,如果安欣身边的人几乎都黑化了,难免过于影响观感,所以最后对孟德海的问题也只是出在庇护女婿杨健上,而非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实在是很可惜,结尾部分本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一些平庸、仓促的剧情处理和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剧情逻辑、人物塑造、还是主题表达,《狂飙》有些走下坡路,难免给人一种功亏一篑,“就差一口气”的感觉。
《狂飙》确实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而整部剧后不如前,也的确是事实。
很多人喜欢《狂飙》,就是因为尺度大,“敢拍”,那就难免因为尾声时的“循规蹈矩”感到失望。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希望《狂飙》的结局可以更紧张、更尖锐,做出一些突破,一路“狂飙”下去。
但个人觉得,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部剧为了过审,做出这样的删减和取舍,也不妨碍它依旧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国产剧。可能不够精彩,但“烂尾”的评价也实在太苛刻了些。
毕竟就算《狂飙》在仓促的改编中迎来了大结局,但丰满的角色,演技狂飙的演员们,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余味。
尽管不完美,我还是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