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都不知道?什么ylg(引流狗)”
“你的XP也太怪了吧朋友”
“这部剧太乐了,xswl(笑死我了)”
……
在如今这个看到wc第一反应都不是厕所而是“卧槽”的年代,拼音缩写已经成了互联网用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相信大伙在看到一串不知所云的字母时,往往也会条件反射般的先进行拼写猜测。
我第一次看到“ljh”时,也是这样的反应。
老家伙?两句话?还是某位名字能缩写为“ljh”的热点事件当事人?
作为一个常年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人来讲,遇到自己不懂的梗或者名词时,喷发的求知欲甚至能跟半夜对“学习资料”的渴望相媲美。
但意外就来了。
在仔细的搜刮了各个平台之后,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于“ljh”的含义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各种各样有关于“ljh”的科普视频数量繁多的同时,含义却也各不相同。
其中最为人知的,可能就是被调侃为“ylg(引流狗)”指南的“梗指南”了。
在梗指南视频中提到:所谓的“ljh”是lj圈子内部相互之间的调侃,但却在最近意外因为破圈效应而蹿红,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这个温暖的lj圈……
上面这些话你看得懂吗?看得懂。
有什么含义吗?完全没有。
在评论区留下一句“狗屁不通”后,我选择继续浏览其他的解释。
另一段视频中有UP主表示,所谓的“ljh”其实是对于《原神》开服那些60级老玩家的代称:老家伙。同时也能用来称呼那些地图探索度达到60%以上的玩家。
我去,这不是我们原神的梗嘛?!
探寻真相期间,我还意外挖出来了一条2017年的娱乐八卦……
能看得出来,上面两则对于“ljh”的科普完全是南辕北辙,完全没有就“ljh”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这不大正常。毕竟我们活在一个随时能往上挖出某人十年前黑历史发言的互联网里。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所谓的“ljh”本身就没有任何的含义。
怎么来的?
“ljh”最早出现在一位名叫“天才少女伊蕾娜”的网友发布在“孙笑川吧”的帖子。
他认为可以凭借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延后性,创造一个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却能够流传出去的梗,在此期间它可以指代任何意义。
这,便是“ljh”本身的由来。
至于说这位贴主为什么选择用“ljh”这三个字母相互组合?没人知道,本身就没有意义的烂梗,总不能用科学来解剖吧?也许这是他自己的名字缩写,也有可能是五笔输入法下连按了三下“Z”键。
当初这位名叫“天才少女伊蕾娜”或许只是一时兴起,而这样最初看上去完全是水贴的内容,在被誉为“互联网公厕”的孙笑川吧能收获怎样的反应,大伙应该也能想得到。
谩骂和嘲讽铺天盖地而来。很显然,孙吧的大伙宁愿充当“人民评委”,去回复一下“***如何评价?”的帖子,也懒得理会这种沙雕操作。
只是,互联网终究是包容并且多样的,除了绝大部分网友的攻击之外,还是有一些人表示支持的——甚至为此制定了十分明确地行动计划。
1.提出“ljh”的概念,然后蹭热点涨热度(√)
2.制作相应的“科普”视频(√)
3.在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之后,将原贴找出来嘲笑大众( ×)
从上面这些那些“梗指南”和科普视频来看,整个实验流程已经进入了第二步。
这个行动计划的终极目标,很大程度上也向大伙揭示了整个“社会实验”的目的,更多的知识为了对那些乱玩梗,或者说喜欢偷梗的网友进行一次反击,然后看他们得知真相后的反应,让吧友们获得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这一派的网友属于绝对的“混乱邪恶”,但也有一些“混乱中立”的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些网友提出的言论更有哲学气息。在这部分网友看来尽管“ljh”本身没有任何含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聊烂梗,但这么一个烂梗能够流传开,这个现象就足以让大伙赋予“ljh”一个全新的含义。
然后便按照这个想法给“ljh”下了定义:用来嘲讽烂梗(的烂梗)。
在“天才少女伊蕾娜”的设想里,得益于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和延后性,这个梗有机会火,但估摸着怎么也需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时间。
但距离1月28日发的那篇帖子还没过去几天,全网诸多视频平台和论坛已经有了不少对于“ljh”的科普和指南(比如上面提到的)。
当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本着“社会实验”的原则,在为“ljh”增添一份热度。文章开头那则“废话梗指南”便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UP主没有好心的将“社会实验”的真相告诉其他人,但同时也没有创造一个全新的含义,只是用一段“废话视频”,为“ljh”的火热作出自己的贡献。
但别忘了,“混乱邪恶”的那部分网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嘲笑那些被蒙蔽并且跟风使用“ljh”的大众,这个实验成功了吗?其实已经有成功的个例了。
比如那段将“ljh”引申为《原神》中“老家伙”的科普视频,下方就出现了一位相当耿直的朋友“上钩了”(当然,不排除是反串)。
那么对于“混乱中立”的那些朋友们的想法呢?大伙认可吗?
老实说,他们的目标似乎也算成功了——一半吧。
如今很多有关“ljh”帖子的评论区,会让你误以为进入到了“复制粘贴吧”。大伙都在无意义的重复“真是个ljh”,“不要在那ljh”各种话语。
如果你具体问他,可能会收获以下两种答案:
我在做“社会实验”啊!怎么叫玩烂梗呢?!
我在用“ljh”嘲讽这些玩烂梗的人啊?怎么能叫玩烂梗呢?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跟“皇帝的新衣”没什么两样。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很清楚“ljh”的含义,然后为了勾引其他人玩梗开始“装疯卖傻”,在不同地方留下“ljh”的踪影。
但不同的是:“皇帝的新衣”里裁缝只有一个,所以他是绝对的聪明人,而现实世界跟你一样清楚“ljh”含义的人却有无数个。这个装疯卖傻尝试“钓鱼”的行为在其他的“裁缝”看来,本身就已经很傻了。
而文章聊到这里,清醒的“裁缝”显然又多了不少。
随着这个烂梗的泛滥,一部分人愿意继续看着其他人“装疯卖傻”或是“真上钩”来取乐,也有人对于这种无意义烂梗完全敬而远之,偶尔刷到便会立刻带上“痛苦面具”。
所以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有什么办法把这个“ljh”烂梗搞没吗?
说起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和“ljh”病毒式传播很类似的现象:一个名叫“The Game”的游戏。
它的游戏规则很简单:
1.每当你想起“The Game”就意味着自己输了。
2.告诉其他人自己输掉了“The Game”。
担心其他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没关系,游戏还有第三条规则:默认所有人都在玩“The Game”。
也就是说在我敲下这几行字给大伙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一起成为了“The Game”的输家。
这个游戏有任何意义吗?并没有,跟“ljh”相当类似。
只是原理相对不同。比起“ljh”依靠互联网信息轰炸来进行传播,它更像是一种类似“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头粉红色的大象”的心理暗示。
但就是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可以病毒式传播的“The Game”,现在也已经销声匿迹了。
在新冠疫情刚刚出现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个疑问:“The Game”和疫情到底谁传播的更快?从大伙还在戴口罩,却几乎完全不知道这个游戏的情况来看,答案可以说很明显了:
“The Game”在2020年复活后,甚至没打赢传播渠道更受限的新冠疫情……
而想要扼杀“ljh”让其不再出现,或许也只能跟“The Game”一样:用时间,让这个完全不具备意义的烂梗风波彻底过去。
只要时间够长,网友们的热情消退,烂梗自然会死亡。
亦或是全世界的人都变成清醒的“裁缝”,那时自然也就不会有人闲的没事去夸赞“ljh”这件皇帝的新衣了。
今天跟大伙聊这些,也是想要推波助澜一下,加速“ljh”的死亡进程——毕竟,我已经有些受不了满屏的“ljh”了。
你说是吧,l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