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蜘蛛宇宙,怎么可以燃成这样?

阿正说动漫

作者:阿正

发布于2023-06-11 11:15:31 +订阅

《蜘蛛侠:纵横宇宙》杀疯了。

截止至6月5日,仅上映四天的蜘蛛侠便斩获了1.35亿票房,轻轻松松晋升为单日票房冠军,单日占比超过四成。

在超级英雄电影一路走低的2023年,《银河护卫队3》与《蜘蛛侠:纵横宇宙》(下文简称“蜘蛛侠”)连续两部口碑佳作,无疑使更多人的英雄梦,又重新燃起来了。

在豆瓣上,十几万人打出了8.8的高分,而且分值分布呈梯形,这是高口碑好片所特有的现象,说明里面没有大量掺水,也没有太多争议。

大家都在玩多元宇宙,凭什么《蜘蛛侠》就能达到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蜘蛛侠:纵横宇宙》

本片是索尼的“蜘蛛侠宇宙”的主打作品。理论上来讲,蜘蛛侠是索尼“借给”漫威的,两家对蜘蛛侠都有各自的盘算。因此你会发现,蜘蛛侠宇宙与漫威宇宙的联系非常微妙:

在漫威主导的《蜘蛛侠:英雄无归》里,蜘蛛侠与漫威的奇异博士、钢铁侠以及灭霸大事件联系非常紧密,仿佛在大喊“没错,我就是漫威的人!”

而在索尼主导的超凡蜘蛛侠系列以及两部动画中,蜘蛛侠们千千万,却好像没一个认识托尼·史塔克。

啧,都是商业游戏。

(漫威主导的电影《蜘蛛侠:英雄远征》,想联动的心情已经溢出来了)

所以,我们不妨放下钢铁侠和无限宝石的种种过往,直接从本片蜘蛛侠的起源故事谈起:

一个喜欢涂鸦的黑人小男孩迈尔斯被变异蜘蛛咬了一口,然后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

一下就讲完了,很快啊。

但问题在于,主角迈尔斯所处的宇宙是终极宇宙(编号1610),咬他的那只变异蜘蛛,却是42号宇宙穿越来的!

于是多元宇宙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在第一部中,七个来自不同宇宙的蜘蛛侠,联手解决了危机,并一一回到自己的世界。

而到了本片里,多元宇宙世界观再次升级,出现了“蛛窝”奇观。

(图:真·捅了蛛窝)

由于第一部的事件,无数怪兽误穿去其他宇宙四处祸祸,导致平行宇宙摇摇欲坠,为了维护平行宇宙,各宇宙的蜘蛛侠也集结在一起,当起了朝九晚五的打怪社畜。

而他们的老大,则是自称“我和所有蜘蛛侠都不同”的吸血鬼蜘蛛侠,他阴沉果决,苦大仇深,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隔壁DC的蝙蝠侠爱上了红蓝装。

(他确实与其他蜘蛛侠不同,因为只有他报笑)

按照吸血鬼蜘蛛侠的理论,维系平行宇宙稳定的,是蜘蛛侠的命运节点。

在每个蜘蛛侠的人生中,一些大事必然会发生,比如本叔叔之死、警官之死等等,如果在某个宇宙里,没有发生这些大事件,那么这个宇宙就会崩塌。

说白了就是“该死的总会死,如果你救了他,就会失去整个世界。”

该死的宿命味儿来了!

而这些异次元穿越而来的怪兽会搅乱时间线,导致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

所以蜘蛛侠联盟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挨个抓异次元怪兽,识别它的基因,然后把它送回老家。

主打的就是一个归类遣返。

那么问题来了:

主角迈尔斯是被42宇宙的蜘蛛咬的。他的蜘蛛侠基因属于42号,可身体却属于1610。

宇宙有无限多,但迈尔斯却永远无法完全属于某个宇宙,在任何地方,他都是一个“异次元蜘蛛侠”。

于是本片最核心的问题出现了——归属感。

两部蜘蛛侠动画之所以成功,除了个性鲜明的画风,以及燃爆灵魂的节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部都紧扣着一个核心主题。

在第一部中,核心主题是“一切皆有可能”。迈尔斯突破了常理认知的“不可能”,像涂鸦一样肆意挥洒——这是超级英雄的闪光点,解答的问题是“我为什么是英雄”?

而本片则开始试图探讨更深层更本质的主题:我属于哪里?

这对应的,是超级英雄力量的来源

我为了什么而努力?我守护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当这个问题解决后,角色必定会迎来更深刻的成长。

如果带着“归属感”三个字去看全片,你会发现本片在铺垫、挖掘与阐释核心方面,堪称工整:

一开始,迈尔斯不敢与家人道出真实身份,寄希望于另一个蜘蛛侠——格温的共情,“只有蜘蛛侠才能彼此理解”,他渴求的是一个接纳他的地方。

而当进入本部后,迈尔斯的欣喜达到顶峰,他认定在遍地蜘蛛侠的地方,一定可以接纳他。

这个梦在他得知真相时瞬间幻灭,可就在山穷水尽之时,他才发现了自己的归属感所在——

还是他那个略显平凡的、鸡飞狗跳的、禁闭无限期延长的家。

想获得所谓的归属感,只需要简单一步,那就是对深爱自己的人,道出实情。

可惜他却无法及时回去。

于是前期充满跳脱、艳丽的色彩变得极富压迫感,对应的是角色走入了绝望的低谷。

光影、色彩、音乐、故事,一切都在将观众代入主角波动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你让观众如何能不爱?

虽然很优秀,但如果从本片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仅仅梳理故事逻辑,你会发现本片存在着不少bug,这也是本片分数逐渐走低的原因:

比如,如此多的蜘蛛侠,每个都是高智商,他们为什么绝大多数都臣服于宿命,甚至都认同“大家一起约好,不救自己的亲人,以避免宇宙毁灭”这种极致理性的选择?

再比如,修复宇宙是件极其细致严谨的工作,一不小心(比如多救了一个不该救的人)就会造成大祸,那么为什么连朋克蜘蛛侠这种不听指挥的,也被纳入组织?就不怕他即兴发挥吗?

这些问题意味着,本片中大部分蜘蛛侠(虽然都是蜘蛛侠)都沦为了没有灵魂的背景板,而且即使招纳这么多蜘蛛侠不合理,也依旧要招纳,因为——

“众蛛大本营”的名场面必须出现。

追求特定的名场面,往往会导致剧情上的不合理。

反观《蜘蛛侠:平行宇宙》,虽然其中出现了7位蜘蛛侠,但每个蜘蛛侠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合理的行事逻辑,故事从始至终都无比顺滑,一通到底。

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创“失去初心”或者“水平下降”,恰恰相反,他们为第二部付出的心血,一定比第一部要更多。

可惜流年暗中偷换,如今是2023年,不是2018年。

2018年是什么时代?那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还没上映的时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对漫威宇宙的认知,还处在“一人一部代表作,然后组团打坏蛋”的阶段。多元宇宙故事虽然一直都有,但大多存在于国内相对小众的美漫、超英动画中。

正因如此,《蜘蛛侠:平行宇宙》凭借着前卫的多元宇宙概念一炮打响,赢得了超过四亿票房,这是目前第二部很有可能无法超越的成绩。

然而时至今日,早已进入了“多元宇宙内卷”时代。

漫威内部,复联、奇异博士都曾以此为噱头,蜘蛛侠真人版甚至以“三蛛同框”挽救了影片口碑。

在漫威之外,《瞬息全宇宙》等大热影片,更将元宇宙元素玩得差不多了。

想要在多元宇宙内卷中成功出位,《蜘蛛侠:纵横宇宙》就需要且必须做出更卷的奇观来——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牺牲部分逻辑与人设,也一定要让无数蜘蛛侠,追着迈尔斯到处跑

这样才能更多,更奇,更抓马。

(《蜘蛛侠:英雄无归》里的三蛛同框)

本片出场的主要人物,虽然与前作相差无几,但人物关系比前作复杂得多:追求归属感的迈尔斯,守护友情的格温,维护秩序的吸血鬼蜘蛛侠,在冲突之中临场倒戈的电子蜘蛛侠,以及励志反派……

多种立场互相碰撞,世界观的延展,大大拉长了故事线,但如果删减时长,又很容易导致叙事上的全面崩盘。

所以分成上下集讲述,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与X特遣队等新兴IP不同,老牌银幕英雄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观众的审美疲劳,类似元素的竞争与内卷,海量设定与前情对故事的限制……

情怀可以令平平无奇的影片得到观众的买单,也可能令主创束手束脚、左右为难。

它仿佛一顶沉重的王冠,无数人被重量压垮,而只有少部分IP作品,可以继续昂起自己骄傲的头颅。

《蜘蛛侠:纵横宇宙》就算其中一个,而我真心希望,它能永远保持高傲。

打开游侠APP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